“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 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正式迎来夏至后的第三个天干“庚日”,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三伏天,前人 把进入三伏天的第一天也称为“入伏”。关于“伏”的注解 在《汉书·郊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 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正式迎来夏至后的第三个天干“庚日”,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三伏天,前人 把进入三伏天的第一天也称为“入伏”。关于“伏”的注解 在《汉书·郊祀志注》中有纪录:“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前人 认为 ,夏至之后,固然白天 渐渐缩短,但地表热量仍在一连积蓄,此时阳气虽盛极而衰,但仍远强于处于上升期的阴气,而阴气受阳气的压抑,只能埋伏于地下,形成“阴气伏藏”的状态,这种阴气受迫而藏伏的征象,被前人 命名为“伏”。 三伏天的起始日被称为“入伏”,而每年入伏的日子并不固定,这是因为 入伏的详细日子是由骨气 和干支纪日推算而来的。根据历纲纪 录:“夏至三庚入头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意思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初伏)的时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则为中伏开始的时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进入末伏的时间。 因为 “庚日”有着不肯定 性,这也导致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但中伏却有10天和20天两种环境,判断中伏有多少天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中伏则有20天。是以 ,三伏天也会受此影响,有着30天和40天两种不同的年成 。 今年三伏天的详细时间为:7月20日至7月29日,是初伏,共10天;7月30日至8月8日,是中伏,共10天;8月9日至8月18日,则是末伏,共1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天仅有30天,不外同样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 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入伏后的初伏适合种植一些萝卜类作物,而进入三伏天的第二阶段,即中伏时代 ,则适合种植一些叶菜类作物。这是因为 萝卜为半耐寒性作物,种子抽芽 需15至25℃,生恒久最适温度为18至22℃。入伏后虽说气温开始升高,但土壤湿度较年夜 ,利于萝卜种子快速萌发,待幼苗出土后,气温渐渐回落,恰恰满足其肉质根膨年夜 的需求;而进入中伏,气候虽说会加倍 酷热,但昼夜温差小,叶菜类作物成长 周期短,此时种植叶菜类作物可避开后期的秋季霜冻,此外,中伏的高温多雨环境能增进 叶菜叶片肥厚、口感鲜嫩。 今年的入伏纷歧 般,属于“晚入伏”。夏至后的第21天至31天就是入伏的时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入伏的时间在夏至后的25天内,那么称为“早入伏”;如果入伏的时间在夏至后的25天后,则为“晚入伏”。今年入伏的时间在夏至后的第30天,很明显这已经是夏至的25天后,是以 ,今年是“晚入伏”。 老话说“早入伏是凉伏,晚入伏是热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的时间较量 早,那么根据前人 的履历,这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较量 凉快,这样 的三伏天也被称为“凉伏”,不外这里的凉快并不是说像秋日一样,而是比往年三伏天的平均温度低一些;相反,如果入伏的时间较量 晚,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较量 酷热,在这样 的气候下要留意做好防暑防晒措施,这样 的三伏天也被称为“热伏”。挡烟,农谚有着时间性、地域性,并不能完整 参考,是以 今年入伏后的气候到底热不热,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古代没有先进的气候预告,前人 就在恒久的农业临盆 中,总结出了很多不雅 察气候的履历,就以此履历来推想 之后的气候走向,以便更好的举办 农耕事件,关于入伏民间有一句老话说:最怕“入伏一日雨”,入伏天下雨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的,发起早相识。 一、入伏一日雨,入秋也难停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是日 下了一天的雨,那么根据前人 的履历,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气候会较量 多,以致进入秋日也难停。 三伏气候候酷热,地面水分蒸发加快,得当的降雨能为农作物供应 须要的水分,但如果降雨较多,那么就会涌现 适得其反的环境。起首,三伏天的一连降雨,很容易导致农田涌现 积水的环境,如果加上排水不畅,土壤孔隙就会被水填充 ,导致农作物根部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引发 烂根、倒伏以致枯萎,比方,玉米在着花期遇暴雨,花药和花粉被破坏,就会导致空壳率上升,最终减产。 其次,在一连的降雨气候中,雨水会频仍冲刷土壤,从而导致土壤表层肥沃的腐殖质和矿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特别水稻田受淹后,氮、磷、钾等养分随水流失,需额外追肥才气恢复生 长。并且 ,恒久积水会使土壤板结,透气性变差,农作物根系伸展受阻,汲取水分和养分的本领削弱。 二、雨打三伏头,天凉好似秋“三伏头”指的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即入伏当天。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是日 是降雨气候,那么根据前人 的履历,这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较量 凉快,好像秋日提前到来了一般。不外,这句农谚有些夸张,但凸起 的恰是 三伏天“凉快”的气候特点。 三伏天不热反而凉快,相信这是很多人向往 的气候,毕竟在这样 的气候中不消一出门就汗出如浆,但对于农作物来说,这样 的气候并欠好。因为 多半 农作物在三伏天必要肯定的积温来完成特定的成长 阶段。以玉米为例,从播种到成熟必要肯定的有用积温,凉快气候会使日平均气温低落,积温积聚变得迟钝,从而导致玉米抽雄、吐丝、灌浆等症结 时代 推迟,成长 周期延长,如果后期碰到早霜气候,还也许 无法正常成熟,影响最终的产量。 除此之外,三伏天如果气候不热反而凉快,那么土壤温度就会低落,从而影响农作物根系的活性和成长 速度 。像年夜 豆等作物,根系成长 必要相宜的温度条件 ,土壤温度过低时,其根系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就会受到抑制,根毛数量是以 减少,汲取水分和养分的本领就会随之下降,进而影响地上部门的成长 ,导致植株矮小、瘦弱。 三、入伏晴,秋收忙;入伏雨,一夏苦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是日 是好天,那么之后的气候环境会较量 好,农作物也能更好的成长 ,到了秋日就会丰收,农民就要忙着收获食粮 ;相反,如果入伏是日 下起了雨,那么农民就要频仍的打理农田,本身三伏天是一个农闲时代 ,此时却要繁忙,是以 称之为“夏苦”。 三伏天如果降雨气候较多,那么空气就会进一步湿润,这种高温高湿环境为杂草供应 了抱负的成长 条件 ,而农田生出杂草就要及时清算,否则就会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及光照资源,导致夏日作物植株矮化、空秆率上升。并且 ,高温高湿环境也为害虫供应 了“温床”,在这样 的环境下害虫会年夜 批 繁殖 ,从而啃食农作物导致农田涌现 年夜 面积的病虫害。由此可以看出,在这样 的气候条件 下,农民必要在三伏天耗费年夜 批 的时间举办 除草和治理病虫害。 四、入伏晴空照,百物好成长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当天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气候,那么根据前人 的履历,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好天较多,农作物能更好的成长 。 三伏天是农作物成长 的症结 时代 ,如果此时好天较多,那么意味着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年夜 ,在这样 的条件 下,农作物叶片能够 充分接收光照,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可以更高效地捕获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比方,水稻在三伏天充足的阳光下,叶片绿油油且厚实,光合感化 旺盛,能够 制造出更多的淀粉、蛋白 质等有机物质,为籽粒的饱满 和产量的进步奠基基础。 况且,农作物成长 必要肯定的积温,三伏天如果好天较多,阐明会气温较高,这能够 为农作物供应 充足的积温,满足其成长 发育的需求。但要留意,长时间的好天很容易导致“高温伏旱”的产生 ,此时应该按时做好农田灌溉工作,并且 灌溉的时间最好避开酷热的中午,选择较为凉快的清早或薄暮,这样 农作物才气更好的利用水分成长 ,同时也能制止高温下长时间劳作而中暑。 五、入伏雷声绕圈转,冰雹砸断禾苗根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是日 打起了雷,那么根据前人 的履历,这预示着三伏天中会涌现 冰雹气候,在这样 的气候中,农作物的成长 无疑会受到拦截 。 所谓“雹打一条线,全砸光一片”,冰雹从高空下降 时的速度 极快,具有较年夜 的动量,能够 直接砸伤农作物的茎、叶、果实等部位,当农作物的叶片常涌现 机械毁伤 ,就会影响光合感化 。并且 ,冰雹的冲击力还也许 使农作物植株倒伏,进一步影响其成长 和产量,而倒伏的农作物因为 通风透光不良,很容易导致病害的产生 ,同时抗干热风本领也会低落,减缓灌浆速度 ,低落粒重。 综上所述,老人说最怕“入伏一日雨”,这是因为 根据前人 的履历来看,如果入伏是日 下起了雨,这预示着三伏天的气候会较为凉快,还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气候会较多,农作物的成长 不仅会受到影响,农民还要投入年夜 批 的时间举办 田间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下雨天还伴有打雷,那么这预示着之后也许 会迎来冰雹气候,这不仅会拦截 农作物的成长 ,更会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一些影响。 今天 入伏,我这里是好天,您那边气候怎样?欢迎留言。 |
2025-05-03
2025-03-05
2025-02-26
2025-03-05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