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9块9,月供三十年。”中介群里甩出这条广告 时,最先炸锅的不是买房人,而是三年前高位接盘的老业主。他们盯动手机,像看一场风趣戏:同一 个小区,当年自己掏光六个钱包抢到的房,现在价格腰斩再腰斩,售楼处却
|
“首付9块9,月供三十年。” 中介群里甩出这条广告 时,最先炸锅的不是买房人,而是三年前高位接盘的老业主。 他们盯动手机,像看一场风趣戏:同一 个小区,当年自己掏光六个钱包抢到的房,现在价格腰斩再腰斩,售楼处却还在喊“抄底”。 这就是2025年楼市最扎心的日常:一边魔幻降价,一边劝人上车。 真正让民气里发毛的,是数据里那股“没人接盘”的寒意。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8亿㎡,空置房够塞下2.1亿人,可去年 一全年 ,有的县城片区只卖出8套房。 年轻人不是消散了,是干脆不玩这个游戏了——他们带着行李箱去了更大年夜 的城市,留下整片整片的“夜黑小区”,亮灯率不到一成。 于是,当年马云那句“房价如葱”被翻出来重复 品味。 着实原话更冷:葱价逻辑不是自制,而是“过剩”。 当城镇化走到尾声,人口不再净流入,房子就像地里疯长的葱,没人收,只能烂在地里。 眼下,三个变量把缝隙撕得更大年夜 。 人口:退休潮比想象中凶猛。 1963年出身 的那批婴儿潮,今年62岁,未来十年要退近3亿人。 买房主力25-45岁人群,每年淘汰几百万。 三四线城市的中介最懂这种痛:“客户不是买不起,是客户根本 不在本地。” 库存:7000万套空置房像鬼魂 。 降价? 降了也卖不失落 。 中山某盘直接“首付9.9元”,本质 是把杠杆拉满,赌的还是有人乐意背未来三十年的债。 可惜,年轻人现在连婚都可以不结,更别说为钢筋水泥押上人生。 房企:从“高杠杆疾走 ”到“断臂求生”。 2025年到期债务3万亿,活下去的KPI压过一切利润。 广州有盘直降30%,杭州有盘承诺“三年降价补差价”,听起来像抚慰 ,更像求救。 于是,下半年的转变来得比预期更快,也更暴虐。 租赁忽然成了主角。 政府把闲置厂房改成长 租公寓,租金比月供自制一半,年轻人发现:不背贷款也能结婚 ,甚至能换城市工作不带枷锁 。 保障房、旧改、房票安置……政策不再喊“救市”,而是直接换赛道:买不起? 那就别买。 房企也开始“转行”。 万科去搞物流仓库,龙湖去收商场 租金,保利去盖养老社区。 盖房子不再是买卖的尽头,运营才是。 未来的赢家,不是谁手里地多,而是谁能把房子酿成一连收租的“现金奶牛”。 普通人该怎么办? 真刚需,盯紧大年夜 城市焦点区。 别碰郊区“葱价房”,流动性差到你想哭。 投资? 忘记“翻倍神话”吧,房产税脚步声越来越近,持房资源肉眼可见解涨。 现金流才是普通人的护身符,多存钱,少背债,比任何猜测都管用。 房子只涨不跌的神话,终于去世 在2025年的炎天。 接下来,有人看见废墟,有人看见重生。 唯一确定的是:再没人会为一套房押上全部人生了。 |
2025-05-03
2025-03-05
2025-02-26
2025-03-05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