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消息记者 | 高菁 当地时光 4月17日,美国商业代表(USTR)披露了基于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范畴所谓的“不合理做法”301观察效果,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范畴接纳的限定措施。 限定措施分两个阶段实验:
当地时光 4月17日,美国商业代表(USTR)披露了基于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范畴所谓的“不合理做法”301观察效果,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范畴接纳的限定措施。 限定措施分两个阶段实验: 第一阶段(180天后正式见效) · 针对中国船东和航运谋划公司,征收基于净吨位/次美国港口挂靠的费用,之后逐年递增; · 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净吨位或集装箱量征费,之后逐年递增; · 为激励美国汽车运输船的建造,针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按照运力收取费用。 第二阶段(3年后见效) · 为激励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建造,限定利用外国船运输液化天然气。这些限定将在22年内徐徐增加。 与此同时,美国所谓“对等关税”还在针对中国不停加码,截至4月10日,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作为反制措施,中国也将原产于美国的入口商品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在环球航运业清醒 与地缘政治博弈交错的背景下,作为占领 环球超一半船舶制作 市场的财产龙头,中国的造船业将走向何方?界面消息专访了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军,围绕美国政策影响、订单颠簸风险等焦点议题展开探讨。 ![]() 以下是界面消息与陈军的访谈,经后期编纂 。 界面消息:如何评估美国近期推出的所谓“对等关税”对中国船舶制作 可能造成的影响? 陈军: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实际上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是相对比较小的。 一方面,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船舶数量原本就异常 少。去年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船舶吨位,仅占总交付船舶吨位的1%摆布 。美国船东方面实在也有许多规避关税的方法。好比颠末过程 境外分公司举行中转,使得中国直接出口至美国的船舶,变成中国出口至其他国家的船舶,在制止了昂扬 关税的同时,也不影响美国船东的实际利用。 另一方面,中国造船当前的国产化配套率迅速提升,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中低端船型的国产化率超过九成,部分可到达100%。部分高端船仍有关键零部件依靠入口的征象存在,但并不是一定要从美国入口,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域也可以或许供给 。 中美商业摩擦已经持续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船企在零部件供应方面已经提前有过响应 的准备,包括自主攻破技术难关、探求其余 的可取代供应渠道等。 因此,对于中国船舶制作 的供应链而言,美国不具有不成 替换性,受美国因素影响也较小。 所以,现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导致的中美商业脱钩,终极可能照旧会损害 到美国本土的企业。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讲,就是“搬起石头砸本身的脚。” 界面消息:“301观察”限定措施对中国造船业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陈军:限定措施中,计划于第一阶段实验的第一、二条,明确针对中国船东和航运谋划公司以及中国建造船舶。 一方面,中国船东和航运谋划公司谋划美国航线时将面对更高的谋划成本;另一方面,非中国企业若运营中国建造船舶运营美国航线将面对更高的谋划成本。 受上述限定措施影响,中国制作 船舶在租船市场、船舶交易 市场中的吸引力可能有所下滑。 短期内,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程度较小。中国主干 造船企业订单已排至2028-2030年,未来3-5年的产能已经根本饱和。 不过,新签订单方面或存在分流风险。传统年夜 型的班轮公司年夜 概 率会保存中国订单,美国航线只是环球航运系统 中的一小部分,船东仍须要中国产能来满足环球航运需求。 部分对美国航线依靠程度较年夜 的中划子 东或转向日、韩船厂。但中国目前占领 环球约七成的造船市场份额,日、韩短期内难以消化新增订单需求。 限定措施还可能导致美国港口可用船舶减少,推高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上涨终极将转嫁至美国消耗者,可能激发 民意反弹。 目前,“301观察”限定措施将执行时光 推迟了180天,这意味着执行时光 、额度等方面可能仍存在调整空间。总之,我不看好该政策会全部落地,后期还会有变革。 界面消息:美国相关政策出台后,船东撤消 在中国订造船舶条约的可能性有多年夜 ?若涌现 此类情况,船东自身可能碰面对哪些实际题目? 陈军:可能性不年夜 。按照双方的船舶订造条约约定,船东如果要撤消 订单,须要付出的价值 很高。 一样平常而言,船舶交易 有约4-5个节点款: 第一个节点是签约时的首付款,近几年造船市场行情好,首付款根本在总价的20%摆布 ; 船舶开工,切割第一张钢板的时间,便是第二个节点,一样平常在这个节点订造方须要再付出10%的款子; 船舶上船台年夜 概下船厂 ,开始总装的时间是第三个节点,订造方会继续付出10%的节点款; 船舶总装完成下水的时间,就到了第四个节点,到这个节点,款子可能已经付出了一半;终极在交船阶段,订造方将款子付出完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船东要撤消 订单,可能之前付出的款子就无法拿回,这笔损失 是巨年夜 的。所以如果没有特别情况,船东不会轻易的撤消 订单。年夜 家 照旧会算账的,不成 能由于单一的美国市场负担这样高额的损失 。 界面消息:如果中国造船市场涌现 订单外溢,最有可能被流向哪些国家? 陈军:即便中国新船订单外溢,现阶段最有可能会流向船舶制作 业相对成熟的韩国、日本。但中国造船程度持续提升,所造船舶质量靠得住 且交船屈服 领先,相较日、韩劳动力短缺激发 的工期耽搁 和质量颠簸更具竞争上风。 印度、越南、土耳其以及部分中东地域的国家,目前也在重点发力船舶制作 业,环球船舶制作 业有向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域转移的趋向 。 然而,这一转移过程不会在短时光 内完成,而是须要颠末长时光 的成长 ,就像当年从西欧转移到日韩,再从日韩转移到中国一样,通常 须要十几年的积聚。 以本年来在船舶制作 范畴动作反复的印度为例,该国船舶制作 在屈服 和质量方面还无法到达国际标准,尚未可以或许完备 满足年夜 型船东和运输公司的需求。其新船交付程度仅为中国造船七八十年月 程度。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 众多、资本 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技术、供应链等方面仍然具有上风,且还可以或许坚持 一段时光 。因此,只管造船业的转移趋向 存在,但从目前来看,中国船舶制作 业仍将在较长时光 内坚持 主导职位。 界面消息:船舶制作 业重返美国的可能性年夜 吗?面对哪些客不雅观 题目? 陈军: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经济便向金融、办事 和技术范畴的转型,制作 业却被忽视 。在此背景下,美国船舶制作 业快速萎缩。目前,美国所占的环球造船份额仅为1%摆布 ,紧张办事 于军工企业,为海军 建造军舰。 造船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财产,须要年夜 量 劳动力,且工作情况费力。美国劳动力恒久向办事 业转型,年轻人普遍 排挤此类岗位,即便政策引导也难以逆转就业不雅观 念。严苛的移民政策进一步阻断颠末过程 引入外籍劳工补充劳动力的可能性。 其余 ,美国人力、土地、能源等综合成本远高于中、韩等造船年夜 国,且行业配套财产链已外迁,供应链严峻依靠国外,本土重建成本极高。 美国缺乏系统性财产计划 ,仅依靠关税等局部政策难以吸引企业回流,乃至可能因供应链成本上升加快现有制作 业外迁。企业布局以成本、屈服 为导向,可颠末过程 调整总部、研发或临盆 基地规避政策风险,当局逼迫干预效果有限。 所以美国当局渴望颠末过程 所谓“对等关税”、“301观察”限定措施等来重振其造船业,也只会是有意 无力、无力回天。 界面消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与传统造船强国韩国在造船方面的互助有所加快,是否会对中国造船业造成威逼 ? 陈军:美国当前面对造船业产能不敷的困境,军舰建造维修积压严峻,迫使实在行“外包计谋”,与韩国增强军工互助。 美国军舰相关订单的价值 高,韩国船企承接意愿强。但承接美国军舰订单须要腾出焦点船厂 资本 ,这将使得该国原本就异常 有限的民用船舶产能受到进一步挤压,可能被迫放弃部分民用订单,间接增加中国船舶订单。 市场规律和技术演进将继续推动 环球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历程,中国造船业的突起 具备坚实的技术、成本和财产底子。 界面消息:站在第三方学会的角度,在您看来,面对当前外部政策压力,中国船企应如何应对? 陈军:中国船企当前应当 加倍 留意做好自身的事情,要苦练内功,增强本身的造船的本领,尤其是在智能制作 方面加快成长 。 好比,在船体分段等非庞杂 地域推行标准化流水线功课 ;加快开发智能焊接机器人、自动涂装系统等专用装备,减少人工操纵颠簸对证 量的影响。 其余 ,中国船舶制作 财产链应加快焦点零部件的国产化历程。只有本身拥有了才是真正地掌握自动权,如果一直依靠其他国家,一旦有商业纠纷发生,全部 财产都将受到袭击 。 美国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造船业接纳上述措施反制年夜 概抵消冲击,可能会进一步加快中国造船业在薄弱 环节的布局和成长 ,夯实自身上风。 界面消息:对于当前环球船舶制作 市场作何评价?猜测一下未来几年的行业走势。 陈军:造船业作为典范的长周期行业,其成长 出现明显的颠簸性特征。 汗青数据显示,2008-2011年履历订单岑岭 后,受环球金融危机 冲击进入长达十年的调整期,直至2021年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按照行业“5-6年上行、7-8年下行”的规律,预计本轮周期将于2025年见顶后徐徐回落,但下行过程将出现渐进式特点而非断崖式下跌。 当前市场正处周期转换关键节点,2025年一季度环球新船订单量已涌现 同比收窄迹象,美国政策调整可能加快这一趋向 。现在船企普遍 还处于“挑订单”的阶段,本年下半年开始,挑遴选 选的力度会有所下滑,明后年开始,可能年夜 家 又要回到“抢订单”时期。 中国造船业已形成梯度成长 格式 :头部企业聚焦LNG船、超年夜 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地方船厂承接通例船舶订单,民营企业补充细分市场需求。这种分层竞争系统 既保障了全财产链产能利用率,又推动 技术持续突破。 对比来看,韩国造船业过度集中于高端船型范畴,在通例船市场缺乏成本竞争力,当环球新船需求总量紧缩时,面对订单断档风险。 行业周期性调整将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具有技术秘闻和资金储备的优质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展 市场份额。这种“潮退效应”与财产升级形成正向循环,使中国造船业在周期颠簸中持续提升环球竞争力。 |
2025-03-05
2025-03-03
2025-03-05
2025-03-03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