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聚焦农村移风易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措施。将移风易俗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中央对
![]() 其中,关于“殡葬改革”的表述值得关注。 一是文件提出“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 这种提法是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的。 通过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有5年提到过关于“殡葬改革”的内容,分别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的提出,显示出国家对殡葬改革的高度重视,并且这一表述相较于之前的文件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首先,“深化殡葬改革”相较于往年的“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去掉了“农村”二字,这就意味着殡葬改革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农村地区,而是面向全国所有地区,包括城市和乡村。这一变化反映了国家对殡葬改革全面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旨在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殡葬习俗和方式的现代化、文明化。 其次,“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是今年文件的新增内容,表明殡葬设施更加注重公益性和生态性。 生态安葬是一种环保、节约资源的安葬方式,符合当前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而公益性则强调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安葬需求,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 具体来说,这一表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可以说,这一表述不仅回应了当前殡葬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是为推动殡葬事业朝着更加文明、绿色、节地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 二是文件还提出“持续整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 实际上,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了“持续推进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大以来,仅有这2年明确提出了关于“农村散埋乱葬的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各地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农村散埋乱葬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散埋乱葬侵占耕地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建造坟墓。一些地方的殡葬管理办法也有明确规定,禁止将骨灰盒装入棺木再行土葬。但这些明令禁止的条款,并未很好的落地执行。 造成这种现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公墓建设相对缓慢;二是用地规划,申报的程序比较缓慢;三是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转变。 正如殡葬专家孙树仁指出的那样,治理散埋乱葬的现状,全国各地参差不齐,但要文化先行,做好公墓建设,让散葬的墓穴有处安葬且不增加群众负担。 整治散埋乱葬不仅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的关键一环,更是引导农民摒弃封建迷信和陋习,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丧葬观念的重要途径。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了“推进殡葬安葬设施建设”与“持续整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两大任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框架。任务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就是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推动这两项工作的落实,为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 来 源:殡葬服务百科 |
2025-03-05
2025-03-03
2025-03-05
2025-03-03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