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 曲燕燕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2025年2月,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疾控部门接连发布预警称,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显著增加,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已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
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 曲燕燕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 2025年2月,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疾控部门接连发布预警称,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显著增加,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已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诺如病毒感染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其以传播快、变异频、防控难为特点,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棘手难题,至今尚无针对性疫苗上市。 航空总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曲燕燕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诺如病毒疫苗研发的滞后,既是病毒生物学领域的挑战,也是人类对疾病认知局限的缩影。” 曲燕燕说,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诺如病毒的传染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暴发,主要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污染的物品和日常生活接触及气溶胶等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诺如病毒每年导致全球6.85亿例腹泻病例,并造成3.5万儿童死亡,但截至2025年2月,全球尚无一款疫苗获批上市。据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报道,目前有7种候选诺如病毒疫苗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但还没有一种疫苗被证明足够有效,能够获得监管机构批准。 曲燕燕分析认为,诺如病毒疫苗研发进展缓慢主要是存在以下挑战。 挑战一:诺如病毒变异多且不稳定。诺如病毒的基因多样性远超流感病毒,目前已发现10个基因群、49种基因型,单一疫苗很难覆盖所有基因群,这是阻碍疫苗研发的首要因素。此外,诺如病毒表面的衣壳蛋白(VP1)易发生抗原漂移,导致优势毒株每2~4年更替一次。这种快速变异特性使得疫苗靶点难以稳定,免疫系统对某一毒株产生的抗体无法对新变种起效,增加了疫苗设计的难度。 挑战二:免疫系统存在盲区。诺如病毒主要感染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传统注射疫苗主要通过激活全身性免疫应答发挥作用,但对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诱导不足,这使得疫苗可能仅能减轻症状,而非完全阻断感染。当前临床试验中的候选疫苗(如病毒样颗粒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均尝试通过不同技术路线突破这一局限,但保护率仍未达到理想水平。 挑战三:实验模型的天然缺陷。疫苗研发依赖动物模型以验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但人类诺如病毒无法感染常规实验动物(如小鼠、恒河猴),而动物源性诺如病毒的致病机制与人类差异显著。例如,猪诺如病毒主要感染肠道上皮细胞,人类诺如病毒则可引发更广泛的病理反应。这种模型缺失导致疫苗效果评估困难,部分候选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表现良好,临床试验却未达预期。 可喜的是,在疫苗研发人员不断努力下,人们已经看到了曙光。我国作为研发前沿阵地,已有多家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4月,一款六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汉逊酵母)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同年12月,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毕赤酵母)也进入临床阶段。 不过,曲燕燕表示,即使疫苗成功上市,其接种策略可能优先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而非全民普及。对普通人而言,做好针对性防范,诺如病毒感染就是可防可控的。 1.识别症状早就医。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病毒侵入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腹泻、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一般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腹泻次数从几次到数十次不等,粪便呈稀水样,无脓血样便。如果出现上述疑似感染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2.做好隔离与消杀。感染诺如病毒后需要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时间为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酒精无效,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比如含氯消毒剂等。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含氯消毒剂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处理完毕后要对清洁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个人安全和环境卫生。 3.科学预防是关键。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首先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应运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处理食物要彻底洗干净,食物必须熟透后再食用,不饮用生水;厨房台面及经常接触的物品要经常清洁、消毒,生熟菜板要分开使用。▲ 责编:王晓晴 主编:张芳 |
2025-03-05
2025-03-03
2025-03-05
2025-03-03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