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流产术后平均 21~29 日开始排卵(范围为 8~103 日),如果不采取合理避孕措施,很可能再次妊娠。关于流产后最佳妊娠间隔,目前尚无定论。而自 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妇女在流产或人工流产后 6 个
![]() 据报道流产术后平均 21~29 日开始排卵(范围为 8~103 日),如果不采取合理避孕措施,很可能再次妊娠。关于流产后最佳妊娠间隔,目前尚无定论。 而自 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妇女在流产或人工流产后 6 个月后再次妊娠。这一建议主要基于 2005 年拉丁美洲的单一研究, 该研究报告称, 流产和人工流产后下次妊娠间隔少于 6 个月与围产期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有关。 迄今,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间隔 6 个月,未必是最佳选择。2022 年 11 月挪威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再次对这一结果提出了挑战。借此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流产后最佳妊娠间隔时间」这一争议性话题进行了梳理及解读,期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先来看看这项研究 👇上下滑动查看研究背景及方法 结果 1)与流产后 6 至 11 个月的分娩相比:妊娠间隔 < 3 个月和妊娠间隔 3 至 5 个月分娩的 SGA 风险较低。 2)与流产后 6 至 11 个月的分娩相比:妊娠间隔 < 3 个月也与较低的 GDM 风险有关。 3)与人工流产 IPI 6 至 11 个月相比:妊娠间隔 < 3 个月与 SGA 风险增加无显著相关性。 4)与人工流产 IPI 6 至 11 个月相比:妊娠间隔 3 至 5 个月发生 LGA 的风险较低。 总体而言,流产或人工流产后,没有观察到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间隔 > 12 个月之间的关联,除了 GDM 风险的增加。 结论 研究表明流产或人工流产后 3 个月内受孕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无关。结合既往相关研究,这些结果表明,妇女在流产或人工流产后不久可以尝试怀孕,并不会增加围产期风险。 解读 该研究采用挪威国家登记处资料,调查流产或人工流产后的 IPI 与随后妊娠分娩不良围产结局之间的关系。与目前 WHO 建议妇女在流产或人工流产后至少等待 6 个月的建议相反,该研究并没有发现流产或人工流产后 IPI 短期内(< 3 月或 < 6 月)的妇女发生 PTB、自发 PTB、LGA 或子痫前期风险升高的证据。 相反,研究发现,在妊娠间隔 < 3 月和妊娠间隔 3 至 5 个月的妇女中,SGA 的风险较低,且妊娠间隔 < 3 月的妇女发生 GDM 的风险降低。 与 2016 年一篇 meta 分析结果一致,分析发现自然流产后 6 个月内妊娠并不会增加后续妊娠的早产风险,并且排除了一项有严重方法学局限性的大型研究后,该风险降低。而与 2005 年拉丁美洲的研究结果相反, 拉丁美洲的研究提示妊娠间隔少于 6 个月与围产期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有关。 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目前有关妊娠间隔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的假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但均未得到证实: 母体消耗假说:妊娠间隔过短,母体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和叶酸)可能未充分补充,尤其是母乳喂养者,这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虽然母体消耗在低收入国家可能因营养低下而更常见和更严重,在拉丁美洲研究数据中,妊娠间隔 < 6 个月时,母亲贫血风险增加 30%。 感染、炎症假说:认为若某次妊娠中发生了生殖道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且未在下次妊娠前完全缓解,则在妊娠间隔过短的情况下,可促发不良妊娠结局。生殖道炎症持续时,母亲尤其易发生足月前胎膜早破和后续早产。这也是拉丁美洲研究结果 IPI < 6 月增加下次妊娠不良结局相关风险的解释之一。而本研究中人工流产后短期内再次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并没有增加,可能得益于挪威的公共卫生系统免费提供安全性流产服务,因此,感染的风险很小。 此外,挪威的研究认为流产后不久受孕的妇女更有可能是有意的,因此,这些妇女可能会寻求医疗服务,以避免以前的不利经历。在这项研究中流产后短期内再次妊娠的占比比较高(见下图) ![]() 挪威 2008 年至 2016 年期间流产和人工流产后 妊娠间隔的核心密度分布 图源:参考文献 3 最后需注意的是,挪威的这项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排除了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 20 周前妊娠丢失者。对于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妊娠间隔对于再发流产的影响不得而知。 那,我国的相关研究怎么说呢? 目前我国关于 IPI 与围产期结局的大样本研究数据较为有限。2013 年由复旦大学主持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分析了 1998 年至 2001 年在中国上海、北京和成都产前门诊中 4682 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女性随访至再次分娩的数据。结果显示与 18~24 个月的 IPI 相比,IPI 小于 6 个月时, SGA 风险增加;在流产后没有刮宫史的妇女中,这种风险更大。 该研究提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IPI < 6 月与 SGA 的风险增加有关。 我们的数据似乎与拉丁美洲研究数据更为一致。 解读流产后妊娠间隔时间对围产结局影响,是极其困难的。相关文献不多且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背景。 因此,我们需辩证的看待挪威的这项研究。该项研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来自挪威国家卫生注册中心的早期流产和人工流产的全面信息,此外还能够根据流产和人工流产后的妊娠间隔区分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这在大多数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 这些结果表明,妇女在流产或人工流产后不久可以尝试怀孕,而并不增加不良围产结局风险,与目前国际上关于流产或人工流产后至少要等待 6 个月的建议相悖。这一发现无疑对未来相关指南/共识的修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这一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低收入国家,特别是基础医疗欠发达地区,仍需进一步探讨。需谨慎采纳。 |
2025-03-05
2025-03-03
2025-03-05
2025-03-03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