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取款单笔超5万元,还要不要分析“泉源”和“用处
”?央行、证监会等三
近日,中国国民银行、国度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团结宣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不雅察和客户身份材料及交易纪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见解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见解。该征求见解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见解,截止日期为9月3日。
中国国民银行 国度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征求见解稿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视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禁规则中关于小我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挂号资金泉源或用处”的硬性哀求。
别的,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什物贵金属交易等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凌驾5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不雅察,并挂号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用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实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征求见解稿》第九条
据报道,2022年,针对天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禁规则,曾引发普遍社会争议。
2022年1月,三部门曾宣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不雅察和客户身份材料及交易纪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国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令〔2022〕第1号)。该办法第十条曾明确规定:贸易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天然人客户办理国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挂号资金的泉源或者用处。”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小我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挂号资金泉源或用处”迅速登上热搜。公众见解呈现不合:部分声音以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乃至担忧大概侵占小我隐私;而支撑者则以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保护金融平安的须要本领。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统计数据显示凌驾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是以该规定对绝大多半客户影响有限,且不会降低业务便利性。然而,该办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实行,但在昔时2月21日,三部门宣布通知书记,宣布“因技术原因”暂缓实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据中国经营报,金融机构在《管理办法》哀求下,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识别并接纳公平步伐核实客户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依据客户特征和交易运动的性质、风险状态,接纳相应的尽职不雅察步伐。
未来怎样在“落实反洗钱尽职不雅察哀求”与客户体验、客户隐私之间实现平衡,成为金融机构面对的挑战。
融孚反洗钱与付出监禁法律研究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金鹏以为,银行需在“合规底线”与 “体验温度” 间找到动态支点——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透明沟通清除隐私焦虑,终极实现“反洗钱合规不打折,客户体验不降级,隐私保护不松懈”的三重目标。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等研究员曾圣钧指出,银行平衡反洗钱尽职不雅察与客户体验、隐私保护可循以下路径:一是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落实分层管理战略。比如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客户强化不雅察,制止 “一刀切” 影响多半用户体验。二是更多运用数字化对象替代人工环节,如开发手机银行 “信息更新” 模块,支撑客户在线上传证实文件并实时反馈核验结果,减少线下列队时间。三是严格保护客户隐私,遵循最小须要原则,仅收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
泉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任华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