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的动荡仍在连续。10月30日,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 通知书记 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 相关部分视察 ,临时无法正常履职。就事迹 而言,北大医药在国内众多药企中并不凸起 ,外界给予的
|
北大医药的动荡仍在连续。 10月30日,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 通知书记 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 相关部分视察 ,临时无法正常履职。 就事迹 而言,北大医药在国内众多药企中并不凸起 ,外界给予的存眷 ,或多或少同“北大”的光环有关。 徐晰人入主的时光 也并不长,其于去年12月才经由进程 资本运作成为北大医药现实控制人,距今尚不满一年。 其入主后,北大医药先后履历了董事会换血、办理 层洗牌、紧张客户服务 条约到期、离退休职员围堵公司等风波 。 现在这则通知书记 ,更像是恒久混乱后一声无奈的叹息。 ![]() 风波 不绝故事起于去年龄终 。 2024年12月,徐晰人经由进程 新优势国际商业办理 (杭州)合资企业,以1元的象征价格收购西南合成医药集团100%股权,同时付出3300万元,受让了约23.92亿元的联系 关系 债权,从而间接成为北大医药现实控制人,持股22.22%。 这一买卖业务曾被投资者质疑存在国有资产流掉 风险,毕竟若按当时公司总市值计算,其所获得的股权价值约8.7亿元。 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高等 参谋 胡俊律师向中国消息周刊表示,这种“1元收购”买卖业务模式在法律层面上,实质是权益与义务、风险与收益的打包让渡 ,本身并非一定违法。然而,倘使 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本身价值较高,徐晰人经由进程 不合法本领压低价格举办 收购,并承接高额债权,进而损害其他债权人或国度 税收长处,那么极有大概被认定为违法。别的,上市公司的紧张股权买卖业务应严酷依照信息披露规则,若在买卖业务进程 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实或误导性报告等情况,大概会引起监管机构的存眷 与视察 。 在入主北大医药前,徐晰人并不为外界熟知。公开信息表现,徐晰人是浙江台州人,生于1979年,历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2006年成立新优势产业集团,现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司理、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取得控制权后,徐晰人迅速对北大医药的办理 层举办 了改组。2025年1月起,多名原董事、监事去职;4月,徐晰人出任董事长;7月,他又兼任总裁,完成了对公司的全面 接管。 办理 层的变动刚告一段落,又传出了更大的风波 。6月30日晚间,北大医药宣布 通知书记 称,近百名离退休职员连续冲击、围堵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声讨汗青遗留的住房和待遇问题。 毕竟上,公司对于徐晰人被刑事拘留并非毫无预期。此前10月24日晚间,北大医药曾宣布 通知书记 授权公司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在官宣徐晰人被刑事拘留的通知书记 中,北大医药强调,停止通知书记 披露日,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董事会运作正常,财务及生产经营办理 情况正常。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10月30日,北大医药股价大跌6.97%,以5.74元/股收盘。 前世此生 北大医药的前身可追溯至1965年成立的西南合成制药厂。在近三十年的时光 里,它渐渐成长 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紧张的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研制和出口基地。1993年,公司举办 股份制改革 ,并于1997年在厚交所上市。 但随后企业经营状态日益下滑,1999—2000年连续两年亏损 ,公司股票买卖业务从2001年起被实施特别处理 ,简称变更为“ST合成”。 2003年,北大方 正收购西南合成股权,成为其现实控制者。此后,公司依托北大医学品牌资本 拓展医药业务,财务状态获得 了极大改善,收购一年内便实现扭亏为盈,乐成“摘帽”。2013年,公司正式改名 为“北大医药”。 业内认为 ,并入北大方 正,是该公司的关键迁移变化点。一来可以获得“北大”品牌加持,靠其影响力和资本 背书在市场上吸纳科研互助与人才;二来有了稳固客户,比如北大国际病院 ;别的,其间公司还吸取了方正集团旗下的大新药业和北医医药,剥离了低效的质料药资产的方法 ,完成了涵盖制剂、医药流畅两大板块的焦点业务布局。 2022年,随着中国安全到场方正集团重整,北大医药的实控人变更为中国安全,公司成长 就此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在此时代 ,北大医药的盈余 能力获得明显提升。财报表现,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44亿元大增211.10%至1.38亿元。不过 这并非由于收入增加 ,更多源自本钱控制和运营优化。相反,在这两年里,北大医药业务收入从21.94亿元下滑到20.60亿元,降幅为6.10%。 不过 “安全时期”连续了没多久,就进入了开首 说的“新优势”时期。 短板暴露 实控人的连续易主,让北大医药的短板渐渐暴露出来。 不绝以来,北大医药的事迹 严厉依靠药品流畅业务,而这项业务又高度依靠于北京大学国际病院 。 2022年至2024年,北医医药(北大医药全资子公司、主营医药流畅业务)从北大国际病院 的现实买卖业务金额分别 为8.14亿元、9.86亿元、11.23亿元,占北大医药总营收的比重从39%一起飙升到了50%以上。毫无疑问,这种单一的客户依靠布局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 果不其然,进入徐晰人的“新优势”时期后,这种好日子结束了。 据报道,在入主北大医药时,徐晰人还签下了切割条目 。据当时的通知书记 ,“新优势国际及合成集团应促使合成集团部属企业在公道时光 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不得含有字号‘北大’‘北大医药’‘北医’或雷同字号”。 今年5月,随着与北大国际病院 的互助到期,这一稳固收入即将迎来断流。 8月,北大医药宣布 通知书记 ,表示自2025年6月以来主业务务已根本停止,与国际病院 的业务互助事项进入交吸收尾阶段。由于 北医医药停止现在始终未能寻找 到同范例业务,是以 大概面对主业务务全面 停止、职员分流、企业转型的风险。 10月30日晚间,北大医药宣布 了2025年三季报。报告 表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业务收入12.31亿元,同比降落19.7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加 4.31%。 具体到第三季度,北大医药的表现则是营收利润双降:营收约为2.74亿元,同比降落47.95%;归母净利润约为3568.67万元,同比降落18.04%。 落井下石的是,公司另一支柱,以仿制药生产为主的工业制造业务也在连续承压。 北大医药现有仿制药产物多已纳入集采,如打针 用美罗培南、打针 用头孢米诺钠、奥硝唑打针 液等。近两年,受集采影响,其药品制造业务毛利率不绝下滑。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52.09%,比上年同期淘汰了8.28%。 面对严厉的局势 ,公司办理 层已经采取了一些自救的本领。 2024年,北大医药的研发投入4013.35万元,同比增加 12.22%。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183.35元,同比再增加 了28.26%。 今年8月8日,北大医药通知书记 ,公司拟以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工业园区的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被外界解读为转型的办法之一。 只不过 ,研发投入离不开收入作支撑。然而在大客户流掉 、仿制药利润空间下滑、收入整体承压的大背景 下,如何 连续加大研发投入,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光 里磨练北大医药。 记者:石若萧 编辑:余源 |
2025-05-03
2025-03-05
2025-02-26
2025-03-05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