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李嘉诚港口交易协议签署的最后48小时,美国方面公开表明了对此事的立场。此刻,李嘉诚的次子采取了与家族保持距离的策略。这项交易能否顺利完成?李嘉诚次子的行为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意味? 自3月初李嘉诚计划整
接近李嘉诚港口交易协议签署的最后48小时,美国方面公开表明了对此事的立场。 此刻,李嘉诚的次子采取了与家族保持距离的策略。 这项交易能否顺利完成?李嘉诚次子的行为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意味? 自3月初李嘉诚计划整体出售港口资产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以来,距离4月2日的正式签约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尽管面对港媒、两任香港特首、港澳办的连续质询,以及中国外交部的明确表态,长和实业高层曾表示本周将暂缓与贝莱德集团的签约进程,但这并未完全消除人们对于李嘉诚可能采取“声东击西”策略的猜测。 一旦事成定局,中方再欲介入或将为时已晚。 ![]() 在此背景下,美国方面主动“接棒”,对港口交易案给出了明确的官方态度。 据观察者网消息,3月2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直接表示,美国乐见本土企业获得巴拿马港口的控制权,并对贝莱德的收购表示支持。 同时,该发言人还指出,中方之所以反对,是因为“失去了运河的影响力”。 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就港口交易案公开发声,且时机恰逢长和实业与贝莱德签约前夕,无疑是对李嘉诚的一种官方支持。 此举也透露出两层重要信息: 首先,长和实业在交易曝光初期曾坚决否认其与中美博弈的关联,强调这是一笔纯粹的“商业行为”,并展示了港口的盈利数据以证其言。 ![]() 然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表态却戳穿了这一说辞,揭示了交易背后的政治色彩,以及对国家利益的潜在损害。 其次,控制巴拿马运河这一全球贸易关键通道,对于美国而言,意味着能够对中国船只施加更高的“通行费”或实施通行限制。 鉴于该运河承担着中国全年对外贸易21%的航运量,一旦落入美国之手,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布局。 面对这一损害国家利益的行径,中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从最初的连续质询,到中方高层与黑石集团高层的会面,再到监管部门的介入审查,以及要求中企与李氏家族切断合作的指示,都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 ![]() 在此背景下,李嘉诚也显得颇为焦虑,开始寻求自保之道。 据多家媒体报道,盈科拓展已公开与长和实业划清界限,强调李泽楷旗下的业务完全独立于长和实业之外,两者间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此举被视为李嘉诚为家族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提前做准备。 此外,有消息称长和实业可能会将其全球电讯业务的资产与运营进行拆分上市。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董事会的正式确认,但考虑到盈科拓展的先例,其可信度不容小觑。 ![]() 无论是次子的表态还是业务的拆分,都是李嘉诚为应对当前局势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自港口交易消息传出至今,李嘉诚旗下公司的市值已大幅缩水781亿港元,而与贝莱德达成的1700亿港元交易尚未落实便已损失惨重,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
2025-03-05
2025-03-03
2025-03-05
2025-03-03
2025-02-26